檢驗檢測機構作為把好質量安全執法的導向關。對一個地區的產品質量情況掌握的最清楚,哪個產品的哪一項存在問題都了然于胸。近年來,隨著食品安全問題突出、環境污染狀況加劇、國民健康訴求日益提升,國內第三方檢驗檢測機構在機遇與困境夾縫中尋生存、謀發展。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質量安全建設的要求越來越高。但現實中頻發的質量安全問題表明,我國的質量工作還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經濟新常態下,第三方檢驗檢測機構協助地方政府特別是企業將推動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質量上來,把提高質量建設水平作為建企、立企和企業發展的基礎性工程。
談及第三方檢測機構,其一般都必須具有CMA或者CNAS資質。只有取得計量認證合格證書的檢測機構,才能夠從事檢測檢驗工作,并允許其在檢驗報告上使用CMA標記。也就是具有CMA資質的實驗室給您出具的檢測報告是可以用于司法簡單,具有法律效力,其數據和報告是受國家和社會認可的。
再觀檢測市場現狀,在政策紅利扶持下,第三方檢測檢驗機構迎來穩步快速發展,然而市場在激烈的競爭背景滋生下,檢測認證機構存在小散亂現象,難以獲得國際認可,企業憑借國內檢測認證機構出具的認證證書進行申訴,往往在國際上得不到采信。一些機構為迎壁壘來挑毛病,配合企業人要求,出具不符合事實的檢驗檢測報告,間接成為歧視”中國制造”質疑“中國質量”的幫兇。
對第三方檢測機構的“打壓”遠不止于此,據國家認監委近日發布公告稱,在2016年組織開展的對強制性產品認證指定實驗室專項監督檢查中,發現國家輕工業裝飾材料陶瓷質量監督檢測廣州站存在重大變更事項未申報、出具虛假報告等違規行為。此外,由于存在影響認證檢測有效性的嚴重問題,國家認監委決定即日起對四川省電子產品監督檢驗所等2家單位的部分強制性產品認證指定檢測業務進行停業整頓。國家基層檢測機構亦存在諸多發展問題。
當前,我國檢驗檢測機構正面臨市場化大潮初期,實驗室認證認可、標準化體系、實驗室管理與測試技術的更新、國內檢驗檢測體系與國際接軌以及檢驗檢測機構資本化行為熱度不斷提升等諸多深層次變化相互影響的復雜局面,也因此構成了檢驗檢測機構風險與機遇并存的“淘金時代”。
檢驗檢測機構、實驗室以及檢驗檢測設備供應商所關注的管理體系變化、技術手段升級、市場需求分析、人才需求分析等諸多涉及行業的痛點和興奮點,均是行業人士須關注且付諸行動的大事。正所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檢測檢驗市場的凈化發展之道漫漫長路,實需產業鏈上的眾人齊心發力。
來源: 中國化工儀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