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普及職業病防治知識,提高企業負責人的職業病防治意識和能力,切實保護廣大勞動者的職業健康權益,中山市民眾安監分局組織近百家企業開展了職業衛生宣傳培訓活動。通過 《職業衛生防治法》宣傳,夯實了職業衛生監管工作基礎,為落實“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重大戰略而添磚加瓦。
說起“職業病”我們是再熟悉不過了,但是要讓你說出個所以然來,還真少有人能說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謂的“職業病”其實就是和職業相關聯的疾病,也就是特殊的崗位導致的疾病。
“職業病”種類很多,都和特殊的職業有關系。最近這幾天,各地都在開展“職業病”預防宣傳,可以看出有關部門對于“職業病”的重視。但是,我們也發現一個問題,“預防職業病”成了“宣傳職業病”。很顯然,只是依靠宣傳達到的效果是不明顯的。只是讓人們認識到了“職業病”的危害,知道“職業病”有多可怕,卻不能逃離“職業病”的重圍。
而現實之中,“預防職業病”也被一些企業演繹成了“發放津貼費”。用工單位會依據崗位的危害程度,給職工發放一筆費用。盡管說,職工獲得了津貼,拿到了資金,卻依然是在有危害的環境中工作。這無異于是在鼓勵企業拿金錢購買工人的健康。對于“職業病”的預防是沒有什么作用的。企業多花了錢只是買了一個心安理得,只是買了一個繼續生產。
在這樣的 “預防職業病”的氛圍里,于是我們就聽到了無奈的話語:上半輩子用命換錢,下半輩子用錢換命。這已經成為“職業病”預防的尷尬。筆者以為“預防職業病”要抓住重點。
仔細分析不難看出,“職業病”背后其實是企業病了——良心壞了,才有了職工的病了。這就需要從源頭 “預防職業病”。那就是凡是危害職工健康的崗位都需要嚴格管理。
一方面,對于危害健康的崗位需要技術介入,要進行積極改造,達到健康的標準,不能讓職工生活在有害的環境里,需要讓機器人發揮作用,對于那些確實無法改造,不能減少危害的崗位,要多使用機器人,讓機器人取代工人。另一方面,要加強對企業的監管,限制危害崗位的招工,危害大不能緩解的企業要限期整改,直到符合健康工作要求了,才能允許生產。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 我們不要帶血的GDP,也不要帶血的風險巨大的勞動就業。
來源:中山日報
上一篇:用人單位職業病防治的法定責任
下一篇:深圳環保條例等15項法規將修改